求职路:环球、腾讯、阿里巴巴

2009-06-17

五月,当送别了即将离开校园的师兄师姐,此时此地才真正身临其境地感觉到,自己二十年的学生时代,原来也快要来到最后的一段。

6月16日,当正式收到杭州阿里的实习offer,刹那感概万千,骄傲自己一路的努力、坚持,同时,又开始陷入对另一种生活得恐惧,迟疑。我心里很清楚,这仅仅只是实习的offer,我离真正社会还有那么一大段距离,漫长的求职路,也才刚刚开始。

我绝不是广外牛人,资优股,这篇文章也绝不是为了攒RP的面经、布道,我各类写作都能烂,烂到写到这里你也能看出有不少语法错误,写这篇文章,只是因为一路走来,真得有太多感想,希望在为自己记录下一段普通但又不平凡的经历的同时,也能和大家分享求职过程中的悲喜哀乐。

广外人有很多出路,我选择的也是一条“非主流”的道路,其实没什么,选择做技术也好,金融也好,语言也好,关键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不要随波逐流,我只是很幸运,找到了兴趣和专业的结合点。

以下的内容充其量只能算是自己的经历,因为我没经历太多的“群殴”、同时自我感觉自己的面试技巧也是非常的一般,值得与大家分享的地方也许只有我的简历(阿里的HR也认同它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和对待每次面试机会的态度。下面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我专业方面(前端设计开发)的术语。

求职轨迹:

态度决定一切 – [ 环球资源-Globalsources篇]

在环球,我应聘的是暑期的[实习网页设计师],工作地点在深圳,也是自己成长的地方。投出简历的两周,我本以为死沉大海,没想到这时却收到环球Hr(Linda)的电话,随即的电话面试,又令我突然兴奋的心情低入谷底,原因,er,就是一段让我觉得自己丢尽广外脸的英语自我介绍,其他问题也是大同小异,电话面试过后,我给Linda发了封英文的感谢信,信的内容虽然只是一些老套的thanks,但我也还是向她表明了自己会在外语方面继续努力的决心,也不知道这封email有没起作用,但是至少我还是得到了到深圳总部面试和上机的机会。

环球的总部在深圳的中心,面试官是技术部门的Leader,香港人,和他的助理,Linda也在场。因为香港人的原因,面试全程用的是粤语(环球其实是一间总部在深圳,由外国人在香港创立,在全球有数十个办事处的外资企业),这样的气氛,也让我感觉特别轻松,感觉更多地像是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面试的话题主要集中在简历的内容上,询问过我在一些项目上所学到的东西,在团队里面的角色,参与过的团队的规模等等,因为自己过往的经历比较多,在方面应该算是亮点吧,他也给我讲解了他们团队的情况,平时的工作等等,还有些关于专业背景和个人兴趣的问题。接着是现场展示作品,无语的事情再次发生,我带来的笔记本居然无电,幸好对计算机对多了,做事也学会Backup,带上了U盘。接着的上机没什么好说,一个小时内按原有的页面,进行重构,说真得一个小时太短了,能做得很有限。最后,让我感到很意外的是,他并没有直接打发我走人,而是很坦诚的坐下和我谈了他自己的建议,认为我在做之前应该需要更好地和需求方了解需求,和珍惜宝贵的“第一屏”资源,当时我真觉得这真得是该来的地方。

后面,也许是自己的态度和经历得到认同吧,顺利地通过了面试,实习算有了着落,更确切地说,是骑上了一头好驴,但是说真地,后来我真得很鄙视自己骑驴找马的行为,因为这是严重不负责任的,无论是对用人单位还是对学校的口碑,我很后悔。

冥冥中的注定 – [腾讯QQ-Tencent篇]

毫不夸张地说,为了腾讯的实习,我几乎从一年前就开始准备,追求腾讯的这段经历,生动地让我体会到“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冇时莫强求”的道理。

在大二,我就开始关注腾讯的实习生计划,“页面重构”的岗位,不也是自己一直坚持的方向。当腾讯09年实习生计划正式启动,我第一时间提交了网申,也顺利通过,到华工参加了宣讲会,主讲人是腾讯广州研发区(Qmail)的负责人,FOXMAIL的创始人,内容虽然不搭边,但有机会和这样牛XX的人物近距离接触,我当然不会放过机会,在Q&A环节,我问了关于“目前软件平台WEB化”的问题,他给我的感觉与过去和一些程序员接触的感觉很相似,严谨,只是他将这种严谨做到了极致。

宣讲会后的两天,是全国统一的笔试,本身我应聘的岗位应该是不参加这次的笔试的,很囧的是我居然收到了笔试通知,更囧的是,去到现场,位置已经被“霸王笔”的童鞋占满了,随后虽然腾讯另开了考场,但我还是选择离开了,因为题目很明显全都是C,算法,逻辑推理。

后来,一个来自0755(深圳区号)的电话让我顿时激动,下意识感觉到肯定是腾讯的电话,拿起电话,我的手还在不断地颤抖,电话的另一头是一个听起来约莫和我年纪相仿的男子声音,后来才发现,囧大了,原来是Twinsenliang(非一般的页面仔啊),整个电话面试中,我一直很紧张,尽力表现自己,问题我现在也忘了,大概是重构理论上的问题,和自己对重构的理解吧,电话面试过了,我感觉坏了,有得时候,往往你越想得到的东西,你越表现的不好,后来他给我发来了一套笔试题,当晚我认真地一道道题做了,题目是比较基础的题目,但我相信,有很多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手,也未必能做对所有题目,我一直认为,做重构的人,一定是有追求的人,HTML是核心的基础技术,基础的牢固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前景,我从不敢说自己精通了HTML,也许听起来很好笑,但这是真得,学校半门课程教的网站技术和自学的Dreamweaver,还远远没达到掌握HTML的境界。

在凌晨的时候,我把答卷交了就睡了,在床上一直寻思不对,第二天,上完课回来,我再发了一套改良版的答卷,后来,因为心急,托了在腾讯工作的大嫂打探了情况,只能说,我很无奈,虽然不是直接的婉拒,但我也依丝感觉到,腾讯的梦想已经变得遥不可及。

不是技术的原因,也不是学历的原因,也许这就是RP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多一点啊Q精神,生活是还是要继续,被鄙视不可怕。

勇敢挑战自我 – [ 阿里软件 – Alisoft篇 ]

阿里软件是阿里巴巴下的一个子品牌,地点在杭州,我应聘的是阿里软件的UED(用户体验部门)的实习生。也是很幸运,大概猜到腾讯没希望后,在网上看到阿里软件UED的招聘信息,老实话,对阿里各个品牌下的UED,我只能说是知道,还没达到了解的程度,通过一直关注的UED博客,我能感受到的,是阿里巴巴真正尊重网页前端和用户体验,并在国内的前端领域一直享有很好口碑,抱着对阿里巴巴的憧憬和职业方向的定位,我投了简历。

惊讶于阿里的效率,很快就收到了来至杭州的电话,第一轮问题大概是问我投简历的动机,过往的项目经验,对未来的发展规划等等,这部分,我没多做迟疑,因为都算是平常积累的问题吧,我一直习惯了多思考,多总结,对于回答,我总觉得应该坦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无论对错,第一轮电话结束后,面试官问了我什么时间段方便接电话,如果有下一轮面试,会有人继续电话面试,顿时感觉阿里巴巴的人性化。

你真得不得不佩服阿里巴巴的效率,没过几小时,阿里巴巴的电话又来了,第二轮是技术面试,开头是聊一些自己做过的项目,对最新的技术了解情况(HTML5、flex、RIA),后面是具体的技术题目,在CSS方面,问到了“垂直居中”、“三列等高(最近N流行考这个)”、“PNG-24 alpha在IE6的问题“,“margin重叠”这部分算表现的不错吧,毕竟都有实战过。接着是JavaScript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很坦白,js我是一个大菜鸟,我没有隐瞒也没有造假,因为我确实没深入过JavaScript,我不懂的东西确实有太多了,如果连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的无知,那永远也只是井底之蛙而已。

第三轮的电话面试,很意外,因为那天下午我是等着校内网的电话的,没想到打来的居然是阿里软件,面试的话题记不起太多,印象最深的是问了我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毫不迟疑,我回答“学习能力和对学习的态度”,并举例了自学网页设计和页面重构的经历和在达到不同层次后又继续往进步的动力(回头看看自己,真得会觉得以前自认为掌握的东西是很肤浅),然后是一些个性问题,当时我以“奉孝、睿智、勤奋”来形容自己,还有一些“丑话”,大概说之前也有外地的实习生,中途离开,是否能保证实习时间这样的问题。

最后一轮,HR面,大概介绍了薪酬标准,工作环境,导师等等,和实习时间。最后安排体检,顺利获得实习offer。

很多人都应该知道,阿里人是出了名的“拼”,也许是文化渲染吧,到杭州实习,也算是勇敢地挑战自我,一个人到陌生的城市,在更大的平台上,感受,学习,进步。

最后:我投过的和面试过的其实并不止这三家,只是因为这3次经历,让我启发最大,希望对大家也能有一点帮助。

无责任建议:

积累:简历和面试技巧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长期积累,养成阅读的习惯,心中有图书馆,自然在哪里都是图书馆,内心的修养能影响一个人的方方面面。

营销自己:这对做技术的童鞋特别重要,在没成为“蓝色理想推荐设计师”之前,我真得不敢相信会有人主动向我推荐工作。有能力的童鞋可以尝试建立自己的网站,使用自己名字为域名的邮箱,我的me@adriancheng.name。在其他的专业领域,我同样建议大家到专业的社区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建立自己的专业博客。

社团:我在大一没参加任何社团活动,甚至班级活动也谈不上热情,大二加入学生勤工助学中心,下学期成为部门经理,不是卖广告,我坚信学生勤工助学中心是每个广外人都应该加入的组织,能学到什么,只有从里面走出来的人才能体会到。但同时,电商系的陈欣博士有一个观点我是极为认同的,如果你发现你混不上部门里的一把手,那还是趁拥有美好回忆的时候离开吧。

方向:方向比努力重要,不要随波逐流,广外人的出路很多,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找到自己的理想,为之奋斗,没必要为了体面的工资和广外人的面子,拼死了进四大,投行。

最后的废话:

配图上的Brick walls let us show our dedication,是Randy Pausch在人生的最后一课里讲的一句话,墙存在的唯一原因,只是用来检验谁才是真正渴望的人,大多数人都被墙所阻隔,只有那些真正渴望的人,才能翻越围墙。

我想求职的道路也一样,每个人都是从被鄙视走过来,只有那些坚持下来的,才能真正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此遥遥的求职路上,我们互勉。

Copyright © 2020 - Avenir Zheng